“如今國內FPGA技術已突破千萬門級,中小容量器件可替代大部分進口器件,國產FPGA進入主流通信等行業,FPGA公司產品研發體系、質量交付、可靠性等方面大幅提升,而大量用戶使用也在推動FPGA軟件的升級迭代。與此同時,國產FPGA仍任重道遠,目前尚未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,例如工藝落后國際三代,體量差異巨大。”安路科技副總經理陳利光博士在ICCAD 2019上對我國FPGA產業現狀及未來進行了剖析。國產FPGA的“破”與“立”談及FPGA要從上世紀80年代講起。1983年,Altera公司成立;1984年Xilinx公司成立;1985年,Actel公司成立。上世紀90年代,中國學術界也開始了對FPGA技術的探索,復旦大學、中科院電子所、中科院微電子所是重要力量。而我國工業界卻起步相對較晚,始于2012年。而后安路科技、紫光同創、廣東高云、西安智多晶等企業先后成立,逐漸成長為國內FPGA行業的發展力量。值得注意的是,中國FPGA誕生的時代,國際FPGA產業也正經歷巨大的變化。2010年之前,FPGA產品的升級迭代主要是依靠容量的提升,并未改變“邏輯器件”的屬性。而從2010年開始,FPGA內部架構逐漸發生變化,集成的CPU、高速接口等模塊越來越多,用“FPGA”已經不能準確的表述這個器件的屬性。陳利光博士表示,當前可以認為是FPGA“架構創新”的時代。這樣的產業背景也意味著國產FPGA的...
2019
-
11
-
24
瀏覽次數:885